最新消息 · 聚焦“百千万工程”|智能制造学院赴增城荔湖街太平村开展“双百行动”工作调研    2025/04/16      · 智能制造学院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培训会    2025/04/14      · 党建共建聚合力 携手共进谱新篇——智能制造学院教工党支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2025/04/08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智启新程 创新赋能——智能制造学院擘画新学期高质量发展蓝图
2025-02-24 10:19 段晨风  审核人:

新学期,新风貌,新征途。2025年2月21日上午,智能制造学院在B8船舶楼513室召开新学期大会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5版)研讨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王新辉主持,副书记张志斌,副院长苏发、毕齐林以及全体教职员工齐聚一堂,共谋新学期发展蓝图。


在会议上,苏发对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周密而全面的规划与部署。他着重强调,教学工作始终是学院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他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推动教学模式的持续创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苏发明确要求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智慧课程的建设之中,充分利用超新星泛雅平台这一先进工具,灵活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新入职的教师群体,他深情勉励大家要认真准备每一堂课,积极参加试讲活动,尽快熟悉并掌握教学流程,努力站稳讲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同时,他也希望学院的资深教师们能够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张志斌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他强调,春季学期对于毕业生而言,是迈向社会、开启新生涯的关键时期。因此,全体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加强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同时,他还要求教师们要主动作为,积极调动并利用各方资源,为学生搭建起多元化的就业平台,提供全面、专业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全力以赴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满意的就业。

毕齐林就学院教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情况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汇报。他指出,大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非凡的积极性。许多教师早在数月前就已启动筹备工作,广泛搜集并深入研读了海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自己的研究思路和项目方案进行了反复推敲与精心打磨,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然而,申报工作仍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还需要继续对项目进行打磨、修改和完善,不断提升申报材料的质量和竞争力,争取最终获得立项支持。

王新辉在总结发言中,对新学期的工作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他强调,学院应充分发挥学校的独特优势,紧密围绕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的国家宏伟战略目标,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育出既深怀家国情怀,又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他明确要求全体教师要以学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满怀激情地投入各项工作中去,不断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增强学院的综合实力。此外,他还特别指出,就业工作和招生工作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两大支柱,他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始终将服务学生作为核心任务,为学院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新学期大会的召开,为广州航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学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凝聚了全体教师的共识和力量。新学期伊始,学院全体师生将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去,为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大会结束后,学院各专业教师积极响应“智能制造学院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5版)研讨及新入职博士教师试讲相关工作安排”的要求,迅速投入紧张而热烈的讨论中。讨论分成三个专业组,分别围绕机械工程、机器人工程、车辆工程等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们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讨。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们从培养目标是否合理、培养目标的设定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毕业要求及其支撑关系、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合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紧密结合专业发展的前沿趋势、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教学实践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教师建议增加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的教师提出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的教师强调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融合能力,以适应未来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三个专业的课程进行了统筹规划。旨在打破专业壁垒,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学院力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宽厚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智能制造领域专业人才。

经过此次深入研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不仅更加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实践的经验。这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学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审:智能制造学院 段晨风

复审:智能制造学院 苏 发

审定:智能制造学院 王新辉



上一条:智能制造学院开展新学期课堂巡查工作
下一条:厚植教学根基,激发创新活力——智能制造学院为新教师成长搭建实践平台
关闭窗口
访问量统计:

广州航海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873号